兮地官方
微信公眾號
Cexidi Investment Management
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。
孔子曰:“小不忍則亂大謀”;
道家說,忍耐是遠離災禍的法寶。
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機敏于一身的曾國藩則認為:面對命運,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門。
筆者卻認為忍是一種生存的手段,有時候忍是一種“大謀”,有時候忍是一種“無奈”、有時候忍則是一種“智慧”,無論何種忍能忍者都是值得敬佩的。
東漢末年的三國:曹魏、蜀漢、孫吳,戰火紛飛,英豪迭起,無數英雄叱咤風云,文有諸葛亮、司馬懿、郭嘉、賈詡等等,武有呂布、關羽、趙云、典韋等。
而這些值得我們稱贊的英雄,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,大多都靠著一個“忍”字求得生存、謀得霸業,現在我們就來扒一扒《三國》中最知名的幾大“忍”者。
在《三國》中司馬懿被評為“忍者之王”。司馬懿,是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,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于人臣的隱患,晚年又被曹叡臨終托孤,委以重任。
他“隱忍”五十年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,最后卻在到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,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。
讀遍《三國》,我們折服于司馬懿。
他集諸葛亮的經天緯地之才、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、周瑜的不死不休、王朗的厚顏無恥、魯肅的大智若愚等等于一身,真正的王霸之術集大成者,是《三國》中唯一的一個最成功的人物。
《三國》中曹操給大多數的印象,都是暴戾、多疑。
其實曹操能夠成為三國最大的強者,擁除了他的超強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,還因為他具有忍耐之心和愛才之心。
《三國演義》中禰衡罵曹操,罵得曹操一佛升天,二佛出世,但曹操冷靜地容忍了禰衡的放肆,把他安全“送”到荊州劉表那里。
袁紹進攻曹操時,陳琳曾幫袁紹寫了三篇檄文,罵到曹操祖宗三代。
后來,陳琳落到曹操的手里,曹操不但不殺他,還委以重任。
正是曹操具有大家風范的忍耐之心,他的周圍才始終圍繞著一群高素質的文臣武將,成為三國最大的強者。
三國志這樣評價他:“孫權屈身忍辱,任才尚計,有勾踐之奇,英人之杰矣。故能自擅江表,成鼎峙之業。
他少年大志,十五歲臨危受命,穩固江東、龍圖霸業、縱橫捭闔、 以赤壁大戰、三分天下,又智勝關羽,謀奪荊州、彝陵之戰、力挽狂瀾。
一個文弱的少年,憑著一隅江東,能三分天下,靠的就是一個“忍”,贏得赤壁之戰后,孫權已賺得缽滿盆滿,三國局勢已見雛形。
但此時劉備崛起,為了牽制劉備,孫權卻彎下了腰,屈膝奉承曹操。
220年,曹操已死,孫權已奪得荊州,曹魏實力已經下降的情況下,孫權還是為了保全吳地,牽制劉備。
在東吳百姓都掩面覺得丟人的情況下,孫權依然拉下老臉,繼續向曹丕稱臣。
一直到229年,孫權才正式登基,遷都建業。孫權也成為三國時代在位最久、最長壽的帝王,這才是真正笑到最后的睿智忍者。
在三國未定時,最沒實力、最沒背景的劉備就憑著一頂“漢室宗親”的破帽子,和關羽、張飛、諸葛亮,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天下,不得不讓人佩服。
個人認為劉備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他的性格,和他的“心機”。
劉備最大的特點,是隱忍,是忍常人所不能忍,心懷漢室,志在天下。
但這一切在沒有實力去逐鹿中原的時候,他只能隱藏起來,一副老好人的形象,重人才,重情義,愛護屬下,深得人心。
劉備投靠過劉焉,盧植,呂布,曹操,袁紹,劉表,到處寄人籬下,忍辱負重。
劉備在去江東提親時,明知是騙局,在到處遭遇埋伏的情況,卻不動神色,隱忍大度處之,最終還抱得美人歸。
漢獻帝是《三國》中最無奈、最辛酸的忍者。
他為了保存奄奄一息的漢室,足足忍了三十六年。
忍了何進,忍了董卓,忍了曹操,失了貴妃和丈人,也失了皇后和國舅,最后還是被曹丕逼死,可以說漢獻帝是最辛酸的忍者。
賈詡,曹魏初年著名謀士、軍事戰略家,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。
是曹操最信任的謀士,賈詡算無遺策,卻在官渡之戰前夕,隨張繡投奔曹操后,再也不主動出謀劃策,不是曹操自己來問他,或者曹操手底下的謀士們都說完之后賈詡是不會多說一句話。
凡事隱忍低調,每日關門自守,不結交其他官員,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,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,如此人才能夠把自己的智慧隱忍到如此地步,非賈詡莫能找出第二個。
他輔佐曹操、支持曹丕、位列三公,77歲高齡壽終,謚肅侯,長子賈穆繼嗣。
多年后,賈詡還與王朗、曹真、辛毗配享魏文帝廟。可以說是最得善終的忍者。
易中天評價賈詡說:“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,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,還保全了家人。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,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。
成大事者必有遠志,而忍正是一種大智慧,是一種理智地謀求長遠目標的體現,善忍者能成大事。
忍者無敵、忍者無疆,正在奮斗中的我們,不妨也學學《三國》的大人物們做個無敵的忍者。
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本平臺僅用作交流學習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